2017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开门红以后

【2017-06-20】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7619日举办了“2017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开门红以后”。参加讨论的专家有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特约研究员暨朝阳财富首席经济学家刘海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张立平和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主持了讨论。专家们在演讲后与在场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论坛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世界经济形势 

1、全球经济 

徐明棋的看法是,全球经济今年增长的速度比去年有所提升。美国经济复苏基本势头没有变化。欧洲经济也在复苏的进程中,日本经济虽然也在复苏,但是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比去年低。发展中国家总体形有所好转,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

权衡认为,世界经济这一轮复苏的基础并不存在,很难乐观地说世界经济已经走向复苏。

2、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徐明棋指出,美联储今年缩表的规模不会很大,预计到今年年底,按目前的进程不会超过1000亿美元,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的影响不会很激烈。到2018年后,美联储缩表规模对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影响才会逐步显现。总体来看,美联储缓慢收缩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影响没有预期的大,不会出现美联储提高利率及收缩资产负债表引发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一幕。

3、美国经济的前景 

徐明棋认为,特朗普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可能会导致美国出现新的泡沫,从而引发美国新一轮的周期性衰退。特朗普政府对经济增长率的目标是3%,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未来美国出台大规模减税计划是必然的。

李迅雷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权衡赞同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指出:特朗普的政策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因为美国在供给端面对老龄化问题,劳动参与率在下降,劳动生产率在下降,潜在生产率在下降,在需求端是面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急剧扩大,消费这一块根本起不来。

二、中国经济形势

1、经济分析

陈宪认为,经济分化影响中国经济的中期走势。旧的结构有一个向下的力量,而新经济、新结构有一个向上的力量,当新经济的上升能够覆盖旧经济的下降部分时,经济就能保持一个起稳再回升的态势。新旧经济的分化和演变将会影响中国经济是启稳还是继续下探。

李迅雷指出,中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取决于人口的变化,过去五年农民工进城数量大幅下降,城镇化率基本上到了尾声,经济增速要靠投资来持,去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占GDP总量的80%,在90年代初只有20%。这样一种投资拉动模式稳住了经济,但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他认为中国政府的力量是美国政府力量的8倍左右,所以研究政策非常重要。现在的政策核心就两点,一是稳中求进,其次是在稳的前提下才能推进改革。今年有两大看点,一是金融监管,一就是国企改革。

权衡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乏力,处于新旧动能并存的一个特殊时期,老的动能没有完全衰退,新的动能在没有完全形成。GDP增长率下降,正好是在制造业比重下降的时候,大概从2012年开始。服务业占比要提高,不等于制造业不重要,“退二进三”走过头的结果就是今天欧美国家普遍遇到的产业空心化。此外,中国服务业占比虽然已经提高,但是服务业能级不高,大多数人从事的是低端和比较高成本的服务业。我们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力非常高。

刘海影的观点是:中国经济现在所遭遇很多困难与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追求经济增速相关,这一点若不改变,中国经济所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困境都难以真正改变。他认为投资回报率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它可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若资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经济体就无法有效地升级产业,缺乏资本深化的过程,因而缺乏长期的增长潜力。随着投资回报率从16%下降到4.2%,民间投资下降到2016年的个位数,中国投资的巨幅增长靠的是基建投资和国企投资。在这么低的投资回报率之下,没有资金愿意做实业,“脱实向虚”成为一个自然现象。改变对经济增速目标的追求,我们才会允许刚兑的破灭,才能允许民企有更好的国民待遇。否则,中国经济所遭遇的结构性问题会一再重复,经济增速下滑也是无法改变的。

2、下半年预测

李迅雷估计,下半年经济走势前高后低,一季度6.9%,二季度6.8%,三、四季度在6.6%6.7%的水平,全年判断6.7%,跟去年持平。投资增速估计略有回落,没有通胀压力。

3、政策建议

专家们分别对中国经济提出了政策建议,简要概括如下:

1、短期内适当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内需型增长模式转型,扩大出口,重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减轻企业负担。长期内实施创新战略,加快创新(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提高),深化改革(解决资源错配),发展教育(解决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提升质量(产品质量和效益)。

2、控制金融风险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
3
、全面发展服务业,通过开放使更多的机会出现。

4、解决资源在区域上的错配问题,发展超级城市与城市群是更加有效、更加直接的方法

5、放弃对GDP增速目标的追求。

 

全文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沪ICP备19030607号  联网备案号:31010102006068
CopyRight 2013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