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如何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19-02-15】

   近日,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就上海如何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落实三年计划举行了座谈会,来自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市金融监管局、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以及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冯润祥、张生举、崔远见、高洪民、周宇、丁捷、马磊等参加了讨论。

       2009年的国务院19号文明确提出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近期,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目前上海和全球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表现为金融功能尚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机构不够集聚。当然,这些差距的存在是有客观原因的,例如:我国的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对外开放;金融政策的决策权属于中央;等等。但是在既有的条件下,上海还是可以分三个层面做出最大努力,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第一个层面是上海本身可以做的事情;第二个层面是上海和中央有关部门合作完成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属于中央职权、但上海可以提出建议的事情。

       具体而言,当前上海应着重抓好三件事。

        第一个着重:努力引导金融机构集聚上海。要利用自贸区扩区、金融业开放、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契机,首先吸引内外资金融机构,特别是总部设在北京的金融机构把“增量部门”设在上海,例如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其次积极推动内外资金融机构逐渐把“存量部门”搬到上海,例如大型国有银行的总部、全国社保基金、跨国金融机构的地区总部等;再次,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和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培育和引入专业化的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研究成立金融检察院;最后,努力建议中央扩大央行上海总部的全国性功能。当然,上海要为这些机构预留足够的土地,要为相关人员及家属的生活提供方便。

第二个着重:大胆探索离岸金融业务。要利用自贸区扩区和成立科创板的契机,开辟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完全管住的离岸金融市场,同时增加在岸市场金融开放的“管道”。在资本账户短期内不会完全开放的前提下,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可以作为各种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例如金融衍生品的自由交易、金融科技的运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等,都可以在离岸金融市场上试点。只要做好离岸、在岸市场之间的隔离,不会增加岸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上海要在设立科创板的同时研究设立国际板,未来要加大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

第三个着重:继续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2018年上海营商环境得分跃升至73.68,与东京(75.71)、伦敦(82.65)和纽约(83.99)差距快速缩小,但是上海营商环境的个别分项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急需认真对标,加以改善。其中,差距最大的分项是“破产办理”,企业破产办理的时间和成本、债权人的损失率都较高。上海可以研究、借鉴深圳成立破产法庭的做法,设法提高破产审判的权威性和破产办理的便捷性。此外,上海要继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针对性地解决个人和企业目前仍面临的办事难问题。最后,上海要努力向中央争取一些政策自由度,例如,适当降低自贸区内企业所得税、放宽自贸区内的互联网管制、允许自贸区内的境外工作人员申请长期多次入境签证等,这些举措都会大大提升上海的营商环境。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沪ICP备19030607号  联网备案号:31010102006068
CopyRight 2013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