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158期 屠光绍,刘国恩,孙明春:国内外疫情新变化,及其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

【2020-03-31】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20年3月30日以视频方式举办了第158期上海发展沙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全国新冠肺炎专家组经济学家代表刘国恩博士和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先生作了题为“国内外疫情新变化,及其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的演讲。原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先生作总结性发言。以下是沙龙的主要内容。 
  

 一、刘国恩先生的观点
 

   最新数据是病毒感染人数71.9万人,病亡3.4万人,病死率为4.7%,但实际分母远比71万大,所以我们要客观看待确诊人数增加的问题。美国最近数据上升特别快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检测技术的运用。与以前的流感相比较,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与病死率都不如SARS严重。SARS的消失并不是因为人类战胜了它,到现在我们还不清楚消失的原因。以现在的救治手段,从感染人群的特点来看,有慢性病史和65岁以上的人是需要特别保护的,而其他人不需要这么惊恐。根据中国的经验,80%的感染患者属于轻症患者,不需要去医院。我们可以把人群分成三种,第一种是症状发展较快,必须尽快送医;第二类是病毒载量小,不需要送医,居家休息就好;第三类是自身免疫强,有抗体存在,这些人应该去工作,因为这有助于阻隔病毒的传染。美国开始生产检测抗体的设备,这会有利于找出第三类人群。大家在重视疫情的同时,也应理性认识到人类生存的风险背景。传染病的死亡率在所有死亡因素中列第八、九位,我国去年流感死了8.8万人,是这次新冠疫情的30倍,所以不要盲目惊恐。

第二个问题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疫情还未完结,影响如何还取决于我们怎么做,并不是定数,所以预测并不是很肯定。首先,从微观层面考察,美国有一份数据,是综合中国经济的六大指标(房地产销售,主要城市交通堵塞情况,发电煤耗,集装箱货运量,影院票房,是城市污染情况)形成的一个指数。该指数以今年11号作为100,一月底降到了60%以下,三月底恢复到了60%,这意味着40%还没有恢复。其次,从宏观层面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GDP21.3万亿,假设这次事件不发生,按照中央的计划今年能达到6%,那么2020年第一季度在常态情况下应该达到22.6万亿。如果按照刚才基于六大指标的判断,如果我们能够足员开工60%,那就意味我们可以避免13.6万亿的损失, 2019年北上广深一年GDP总和是12.4万亿,如果我们不能达到足源开工,我们损失就比这个还要大。

现在看来,病毒很难像SRAS一样悄然离开,所以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清零,清零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要继续加强防控,但对疫情不要过度恐慌,我们必须把经济弄上去。对潜伏期人群应该注意,但也应该理性认识到人类生存总是有风险的。面对风险,恐惧还是不恐惧,带来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二、孙明春先生的观点

中国经济受疫情冲击最早,抵御冲击的能力相对较强。即使如此,消费与投资遭也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从中国工业增加值来看,疫情不但打击了需求端,也抑制了供给侧。但是,如果政策刺激过度,也有可能加剧滞涨风险。因此,在刺激需求的同时,要关注供给端情况。在全球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前景很不乐观,国际收支平衡可能面临挑战。中国的PMI从来没有这么大幅度下降,需要密切关注有关民生的进口,如经济作物、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等。到下一轮的冲击还有一个时间窗口,我们需要加紧思考,要么增加供应,要么寻找替代方案。整体而言,中国大规模刺激经济的空间并不大。但是,中国是全世界最稳健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政府的财政空间相对来说更大,并且中国还有巨大的资产做后盾。从老百姓的储蓄来看,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最高,老百姓的积蓄比较丰厚,在危机时刻更容易共度难关。过去四年,中国降杠杆成效显著,提前释放了风险。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保持谨慎,为未来的宽松留出了空间,疫情发生前后,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微调,进一步放松的空间较大。我们需要关注全球危机的非线性演变及其对中国的潜在影响,要关注从公共卫生危机到人道主义危机的风险;从人道主义危机到社会危机的风险;从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到金融系统坍塌的风险;从政府救市到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从央行救市到全球货币体系推倒重来的风险;从经济衰退到滞涨的风险;从全球经济衰退到全球大萧条的风险;从经济衰退到各国国内政治危机或社会危机的风险;从国内政治危机到国际关系危机的风险。

这次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加深远的。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全球危机的非线性演变,比如说人道主义危机、政治危机、国际关系危机。在疫情来临前,全球前十大经济体多半徘徊在衰退边缘。疫情发生之后,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我们编制的海通国际全球恐慌指数达到了过去20年的次高点,仅次于2009年。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在疫情下,很多金融机构会爆仓,虽然具体细节还没有办法评判,但四月中下旬美国金融机构要出季报,应该可以看到金融机构的内伤。美国连续三个季度的投资都是负增长,主要靠消费,所以本身就面临很大挑战。此轮危机将结束美国经济长达十一年的扩张期。巨额财政刺激严重威胁美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美国的2万亿刺激法案,使美国赤字由去年的1万亿美元变成现在的3万亿,并且今年税收还会下降,估计最后4万亿挡不住。在美国排在最后50%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负的,极端的贫富差距也会降低美国社会抵御经济冲击的能力。在美国,有2750万人是没有医疗保险的,这群人没钱治病,对疫情传播也会造成很大的风险。美国的社保基金今年已经开始入不敷出,15年之后只能靠政府财政支持。此次危机很可能导致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被大幅削弱。


三、屠光绍先生的观点

刘教授从疫情的特点和下一步发展做了介绍。明春对经济影响做了全面的介绍。我谈一下疫情的六个影响。

第一点,这次的疫情是全球性的,也是非常严重的。疫情影响的传递,有实体和金融之间的传递,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传递,国际之间的传递,所以影响是全方位的。

第二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疫情本身,而且也取决于人们对于疫情的防控。疫情蔓延与疫情控制是息息相关的。

第三点,对经济影响的分析。首先要分析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现在是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其次是产业链的关系,影响在产业之间会相互传递,要研究这些影响的传递机制。

第四点,应对的经济政策分析。现在经济政策的性质,不是常态的政策,而是危机管理的政策。政策的综合性强,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政策的受众也是非常广泛的。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救助,疏困,稳定和减压等方面,经济政策的外部性大大加强。

第五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后续影响。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会产生的后遗症:包括供应链是否会发生大的变化,疫情之后全球化下一步会怎样演进。

第六点,要充分估计疫情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全球化,更多的合作,中国要做好疫情影响的准备,中国本身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本身就面临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的压力。目前中国疫情拐点已经出现,复工复产对中国经济与全球稳定有重要作用,中国经济有其自身韧性,应对措施既要考虑稳定,又要考虑全球化的影响。


全文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沪ICP备19030607号  联网备案号:31010102006068
CopyRight 2013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