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162期 赵鼎新:民族主义的起源、性质和未来

【2020-09-02】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2020年9月2日以视频方式举办了第162期上海发展沙龙,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赵鼎新先生作了题为“民族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的演讲。以下是他沙龙演讲的主要内容。  
 
一、民族主义起源和发展的九个阶段

民族主义是一种认同,家庭之外认同感的建立主要得靠某种形式的外在强制性想象,或者说,家庭以外的认同感的建立主要靠的是意识形态和强制(即政治),而不是什么客观基础。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对全世界的强加,所有的非西方民族主义(包括“中华民族”)是被动的回应。这一被动回应在西方思潮和西方政治主宰的客观条件下非常有必要,但这也并非唯一有效的回应方式。政治-意识形态互动框架是理解民族主义这一现象最为有效的视角。基于这一视角,可以把民族主义的发生、发展、现状和未来分成九个阶段。

第一阶段:犹太-基督教带来的意识形态突破

人类怕死,要理解生命的意义,活着总要保佑,又要寻找需死后的意义。这时候就会想象各式各样的神,在各地出现各式各样的宗教。但是逐渐的,神的地位产生高低了。我这个部落打败你了,我就说是我的神保护了我,我的神排序高了。随着社会分层,神也出现了分层。我把这个阶段称为初步排斥性认同的形成阶段。那时候出现了犹太教,但如果单有犹太教而没有基督教,是不行的。因为犹太教很难扩大,基督教实际上早期也是犹太教,一开始受罗马帝国打击,后来逐渐变成国教。基督教维持了犹太教式认同的零和特征,即只有我对,我的神是真理,你的神是谬误。基督教的意义是什么?犹太教是民族的宗教,而基督教则是帝国的宗教。

第二阶段:西方君主通过再征服运动、宗教战争控制本国宗教

没有基督教的意识形态特征,十字军东征、再征服运动(如西班牙天主教统一西班牙)和宗教战争就不会发生。基督教的教义可以被重新解读,于是在各帝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重新诠释,教皇控制不了,这个时候宗教改革就诞生了。宗教战争撕裂了基督教世界,给了君主在基督教式的理念中加强对本国宗教的控制和改造提供了合法性,西欧各国由此出现大规模的认同感的重新整合。

第三阶段:七年战争和美、法革命

真正的民族主义产生是在这个阶段。美法革命是民族普遍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认同得到了加强。国家认同成为西欧部分国家一些普通人的观念,并且人数逐渐扩张。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在西欧国家开始兴起。革命和民族主义都是帝国政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帝国政治的企及和非企及结果。虽然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在这一阶段占据了主导,但没有帝国主义就没有民族主义,革命和民族主义都是帝国政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帝国政治的企及和非企及结果。随着民族主义产生,文化有相当大的繁荣。在民族主义产生之前,欧洲上流社会的音乐主要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音乐,民族主义的兴起导致了浪漫主义音乐,每个国家都出现了自己的代表作。但浪漫主义音乐实际上是在进行一次文化清洗,本来每个地方每个村庄都有不同的音乐传统。一旦出现几个肖邦这样的人物,就出现了波兰音乐的说法,民间的音乐很多就被洗掉了,民族主义客观上进行了文化清洗。

第四阶段:拿破仑帝国扩张,民族主义成了扩散力量,族群民族主义形成

如果没有拿破仑的扩张,民族主义就是美洲形式,拿破仑的扩张导致了民族主义在整个欧洲大陆扩张。拿破仑喊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以至于像黑格尔这类人恨不得拿破仑明天就打过来,把黑暗的德国制度打掉。但后来他们发现,拿破仑的法国军队照样烧杀抢掠。同时,拿破仑把很多法国的思想,如民族主义,种植在中欧、南欧、东欧的国家。德国、意大利出现了一大堆民族主义者,这都是对拿破仑战争的反应。这时候,出现了族群民族主义,它很可怕——你不是我这个族群的人,要么把你赶走,要么把你变成二等公民。这种情况导致知识分子认为,原来民族主义有两种,一种是好的民族主义,像法国、英国的民族主义,一种是坏的民族主义,就是德国、意大利的民族主义。

第五阶段:英帝国将民族主义带到东方,日本成为一个中转站

民族主义在西方帝国主义扩张和英俄争霸的过程中扩散到了整个欧洲,乃至部分亚洲地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帝国快速崛起,英国的势力随之扩散到其他欧洲国家以及非欧洲国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全球化早期面对的对手是法国和奥斯曼帝国,后来是俄国。英国的前沿阵地是阿富汗、印度等国。西方帝国的帝国政治和意识形态,刺激了各个非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的产生。西方也是民族主义人才的培养地,是非西方民族主义的思想武器库。甘地原来在印度的时候,骄傲地认为自己就是大英帝国的臣民,但是到伦敦之后,才发觉原来他是二等公民,自己其实是个印度人。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民族主义者都到过日本,在那里学习,像鲁迅、章炳麟、周天华、秋瑾,还有孙中山、梁启超等。

第六阶段:一战、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民族运动的兴起

一战是帝国政治的产物。民族主义的发展每一步都是帝国政治的产物,但是随着民族主义的推进,某些帝国垮台,剩下的帝国继续搞帝国扩张,结果一不小心又导致战争,产生出更多的民族主义。一战以后,垮台了一些帝国,奥匈帝国垮台了,奥斯曼帝国垮台了,英帝国明显衰落了,俄罗斯帝国则以苏联动形式得以保留。在所有帝国垮台的地区,发生了许多次大规模的族群清洗,比如爱美尼尔人被土耳其人种群清洗。十月革命产生了新的民族主义,叫共产主义民族主义。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是,民族存在的基础是经济不平等,而共产主义是超越民族的。

第七阶段:二战,英、法、日帝国的垮台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全球化

二战又造成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帝国主义的相继垮台,世界分成两个阵线,资本主义阵线和社会主义阵线。二战以后开始产生了大量的无历史民族,他们强行打造自己的民族主义。二战之前的民族都有很强的客观基础,民族要有共同语言、共同宗教等客观基础。但是,二战以后,大量的民族不需要客观基础,只要想象你是一个民族,就是民族了。

第八阶段:“第三次民主浪潮”和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复兴

第三次民族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20世纪初。在将近20年的时间,第一是共产主义民族主义运动的破产和苏联的解体,第二是世界上出现了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第三是民族主义的性质突然变了,就像一个人,看谁有钱,就跟谁结婚。民族主义刚开始的时候,是跟自由主义结婚,之后跟自由主义离婚。将近200年后,突然又拥抱自由主义了,出现了一大堆喊着自由民主口号,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那些国家,如东欧的那些国家。

第九阶段:第三次民主浪潮的终结和民族主义运动性质的多样化

最近十年,美国输出民主和当年苏联输出革命相比,效果好不到哪里去。如果说当时苏联输出革命的反弹导致苏联的垮台,美国输出民主造成了美国最近三四十年国力大规模的衰弱。民族主义运动性质也呈现出多样化,有的地方搞宗教民族主义,像伊斯兰教国;有些地方搞族群民族主义;美国搞民粹民族主义;土耳其搞宗教民族主义。现在民族主义是五花八门的,世界在意识形态上高度分化。这个高度的多样化,不但反应了当前世界政治和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更进一步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天真,要知道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没有性质,见谁是老板,就跟谁结婚。

 
二、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性质的理解误区

知识分子们对民族主义在理解上存在几个误区,而实际情况却非如此。
 

误区一:民族主义有单一的起源原因。
实际上:民族和民族主义是犹太-基督教意识形态和西方近代政治的产物,与东方文明无关。它的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并不由单一原因决定。民族主义没有本源性质,它总是能与影响正在上升的意识形态结合,并产生多种变种。任何意识形态都会过时,唯独民族主义很难过时。

误区二:民族主义有“民主”因素,需要有公民权利与义务。
实际上:没有帝国主义就没有民族主义,革命和民族主义都是帝国政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帝国政治的企及和非企及结果。民族主义不仅仅是帝国的坟墓。帝国政治既激发了反应性民族主义,又是民族主义的推手。

误区三:有好民族主义(civic nationalism)和坏民族主义 (ethnic nationalism)。
实际上:民族主义并不分什么好坏。民族认同不仅仅是反抗者的武器,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国家或者某个地区的精英群体也会很有兴趣甚至野心来构造民族认同。它是一个上下都有“帮手”的意识形态。

误区四:民族主义有客观基础。
实际上:一个产生了独立欲望的群体即使没有特殊的语言、宗教和历史作为想象基础,他们也能声称自己是一个“想象共同体”,并且用当前世界的主导性意识形态给自己的诉求进行道德包装,站在道德高度强行制造认同感。它是一个可以无中生建构的意识形态。

误区五:民族主义能保护地方文化。
实际上:民族主义不是保护地方文化的法宝,而是地方多样性文化的杀手。


全文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沪ICP备19030607号  联网备案号:31010102006068
CopyRight 2013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